昨晚,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聚焦巴州区乡风文明!

△《四川新闻》播出视频

10月15日,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栏目聚焦巴中,报道了巴州区把文化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把村史馆建设成传承文化的博物馆、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发展旅游的精品店,让当地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用传统文化根脉滋养现代文明生活,作为革命老区的巴州区,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挖掘本土乡村文化,为老区乡村振兴添智献力的呢?

20181015191901_vsauar6n1h.jpg

就在10月14日,巴州区百花村举行了一场以庆丰收为主题的背南瓜比赛,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背二歌”的故乡,乡亲们用一副背架、一个打柱等简单的工具,现场还原了这传承千年的农作物运输场景。展示了当地村史馆中的“背二哥”文化。

20181015192104_72uksm3qph.jpg

百花村村支书肖光文告诉记者,我们村史馆建设是以巴山背二哥文化为主题,同时展示了以前农村老百姓生产使用的风车、犁头、斗笠等30多种物件,让我们现在的老百姓,了解传统农耕文化。

20181015191958_issaie2rtk.jpg

巴州区有着浓厚的巴文化底蕴,为做好乡村文化传承,当地采用实物展陈、影像、互动体验等方式,在具备条件的村庄建立了文化主题各异的“村史馆”,比如,鼎山镇小寨村的“竹编”文化、梁永镇宏福村的福文化、化成镇长滩河村的“坝坝宴”饮食文化等,都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颇具时代感的生产生活场景,让本土乡风民俗得以更好的传承。

20181015192048_iyarcp782d.jpg

百花村村民王仕洲认为,这种方式让我们记住了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也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更进一步激励我们搞好生产,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1539651021503.jpg

高台教化、激励人心,同样是村史馆的承载的一项重要使命。这两天,在巴州区梓橦庙镇陈家嘴村,一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评选正在举行,老乡们通过集中民主评议、不记名投票,选出在当地脱贫中涌现出的榜样。

区梓橦庙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王进告诉记者,“我们不仅给他发一份荣誉证书,而且还把他放在我们村史馆的荣誉墙上,来让村民们学习,以此来引领我们的村风民风向善向上。”

根据每个村的不同特点,当地还评选孝老爱亲、尊德守礼、热心公益、勤劳致富、邻里和睦五类乡村文化名人。

1539651050652.jpg

陈家嘴村村主任苟于党认为,在我们全村老百姓中,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攀比风气,不仅老百姓都富裕了,而且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截至目前,巴州区已建设24座各具特色的村史馆,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随着村史馆的兴建,乡亲们把古朴的村风、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当地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1539651078837.jpg

巴州区委宣传部纪检专员王飞表示,我们坚持把文化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把村史馆建设成为,传承文化的博物馆、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发展旅游的精品店,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