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点赞通江教育系统:暑期忙碌在扶贫一线

9月4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通江县教育系统从机关干部到学校教师,放弃暑期休息,主动融入扶贫队伍,用实际行动,鏖战脱贫攻坚。

1536026586965.jpg

全文如下:

已经过去的2018年暑期,四川省通江县教育系统从机关干部到学校教师,放弃暑期休息,主动融入扶贫队伍,或忙碌在百姓家门口,或互动在培训课堂,送服务、提本领,用实际行动,鏖战脱贫攻坚。

一张路线图:服务“最后一公里”

广纳镇是通江县大学生助学贷款下乡服务的第一站。

之所以走广纳,是因为当地政府的特别邀请。

原来,广纳到县城的公路正在改建,到城里办事,必须借村道,不但路途颠簸,时间也由20分钟变成50分钟,极不方便。为此,镇党委书记刘国锋专程邀请县上助学贷款业务人员下乡到广纳,并在便民中心临时设了一个业务窗口,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全部免费使用。

“为方便更多大学生,我们还将消息告诉给了三溪和东山两个乡。”刘国锋说。

三溪镇金碑村大学生曹冉没想到,5分钟不到,他在广纳就办好了贷款,“这次送到家门口的服务,给我家节约了100多元的路费和生活费。真是省钱省时又省心呀!”

“一个上午,就受理了65笔助学贷款!这是我有史以来办得最多的。”8月13日,已是县资助中心业务人员赵德兴第3次服务到广纳,“看到大家期盼又感激的眼神,我觉得这样的下乡是值得的。”

 通江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心地带,属于典型的山谷地形。为减少老百姓来回县城的奔波,该县从2016年起就优化助学贷款服务工作,将服务下沉到县城高完中,将阵地前移到乡镇。

 赵德兴介绍,他们还将“送贷”到离县城最远的铁溪镇。“今年10个乡镇的‘送贷路线图’,都是根据乡镇需求和实际调查优化设计的,既考虑了远近,又考虑到人数。虽只有10天,但会让全县85%的乡镇大学生家庭因此而受益。”

一支小分队:搭建“扶贫连心桥”

8月,通江县一家自媒体的一篇名为“烈日下!通江一村子有老师在走家串户,说一些鼓舞士气的话”的文章引爆朋友圈。文中写道,松溪乡鸿鹄岭村突然来了一群人,举着旗帜,拉着横幅,引来无数村民围观。他们就是中林小学教育扶贫小分队。

组建小分队的不只是中林小学。整个7、8月,通江县处处可见教育扶贫小分队的身影,他们不但说鼓舞士气的话,还力所能及地帮老百姓办实事。

“成立小分队,是响应县上‘全域开展教育扶贫攻坚行动’的倡议。”通江县教科体局扶贫办主任雷顶桥说,全县已组建小分队138支,队长多由校长担任,“他们既宣讲政策、文明劝导、控辍保学,又关爱留守学生。”

 因担心被中学生问倒,中林小学小分队队长伏德斌邀请了他的得意门生、在校大学生何奎林,扶贫鸿鹄岭村的当天,村里的学生都来了,村委会办公室几乎座无虚席。

文峰小学小分队每到一村首要任务是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两河口小学小分队走遍辖区所有村,宣讲学生资助政策。东山小学小分队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城办贷款交通不便的问题,租专车免费接送,搞起了“个性化服务”。

 根据小分队的建议,县科协、县教科体局组织33名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学生到省城参加为期5天的科普研学旅行。

一次大培训:画好“最大同心圆”

“刚工作就当班主任,我很忐忑。面对调皮的一年级小朋友,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怎样去和家长交流沟通。”去年考入到兴隆小学的赵佳玲说。

正当犹豫下学期是否辞掉班主任工作时,县上的暑期培训让她打消了念头。

“特别是邵莉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好班主任除了有方法外,最重要的就是用心的道理。”参加完全县小学低段班主任培训后,赵佳玲表示,将重振旗鼓,努力当好一名班主任。

 通江县暑期培训的不光是赵佳玲这批班主任,还包括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班主任。

“要先听老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对,多增加些身边的骨干来讲课。”分管教师培训的副局长王良彬说,“暑期培训方案”是根据不同对象定制的,19个项目,既有线上的网络研修,也有线下的从校到省的培训,基本实现全员充电。

据了解,通江县还将在暑期评审确定首届教学名师,通过名师工作室与集中培训的双轮驱动,提高教师这支教育扶贫主力军的“作战能力”,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接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确保每一个经济困难家庭都能通过教育改变落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