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正酣 巴中如何引来“金凤凰”
4月27日,四川日报报道了关注巴中人才引进计划,都说了什么呢?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巴中工作环境怎么样?”“待遇如何?”“大学生可以享受购房补贴吗?”……最近几天,在巴中工作的成都人程闯接连收到朋友的咨询,有两位师弟师妹表达了想来巴中发展的意向。
这主要跟他3月底在媒体上的曝光有关。当时,巴中市委召开引进人才座谈会,身为平昌县澌滩乡人大主席的程闯作为代表发了言。
日前,巴中提出全面实施“巴山优才计划”,计划到2020年,引进培育领军人才(团队)20个、重点产业人才200名、急需紧缺人才2000名以上、本土优秀实用人才5000名以上。
如今,全国一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正酣,山窝里的巴中要如何才能引来并留住“金凤凰”?
压担子 到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立业
程闯来自崇州农村,是家中独子,2012年从西南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毕业后,通过巴中“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平昌县扶贫移民局工作。
和其他聘用方式不同,“人才引进计划”着力为巴中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门槛较高,直到去年,标准有所放宽,不再限于研究生和“211”工程重点大学本科生。
通过“人才引进计划”进入的专业人才,可以在工作待遇、配偶工作、子女入学、购房补贴等方面享受多项优惠政策。目前巴中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安家补助已提高到8万元和15万元。
不过,程闯更看重的是脱贫一线的锻炼机会。
近6年来,他经历了多岗锻炼,先后在平昌县元山镇通木村、白衣镇天井村、澌滩乡海山村驻点帮扶。如今,程闯已在县城安家落户,家人也来到巴中和他团聚。“小孩也在这儿上幼儿园了,我不会离开这里。”
同样选择留下的还有来自阆中的廖坤。2015年,他从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计划”进入通江县农业局畜牧站工作。2015年在全市开展产业园区智力服务计划时,他主动申请到企业服务。近3年来,他主持和参与了十多项科技项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助力巴中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基层脱贫攻坚任务重,但乡镇人才十分匮乏,“有激情、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太少。”程闯说,以澌滩乡为例,目前36个乡镇干部中,45岁以上的占了70%,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4人。
“只有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才能留住人才。”巴中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畅通人才合理流动的渠道,有计划安排一批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选任或调任到重点乡镇、产业园区担任科级领导职务。“这样既能强化脱贫攻坚一线人才支撑,也给他们提供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机会。”
给位子 创新编制岗位管理
长期以来,待遇低、编制少是基层引才的“拦路虎”。
针对编制稀缺问题,去年4月,巴中市出台了《巴中市市直部门(单位)引进人才编制使用管理办法》。市直部门可以通过“引才单列编制”解决部门暂无空缺财政拨款事业编制、但又确实需要引进人才的问题。
“单列编制属于虚拟编制,但待遇享受、安家经费补贴等方面跟事业编制没有区别。”曾在人事岗位上工作了15年的巴中市国土资源局机关工会主席董小莉介绍,长期以来,国土资源系统都缺少精兵强将,此举可有效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足与编制缺乏的矛盾。
目前,巴中共单列100个“巴山优才”专项编制,20个“高端人才”储备编制,用于专项引进高层次和优秀专业人才。
“所有单列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循环使用,用人单位出现空缺事业编制时,优先让单列编制人员进入空缺的事业编制,单列编制名额被收回重新使用,以此提高编制的使用效率。”巴中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巴州区还通过引进人才待编制度来解决人员不足的难题。巴中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巴中还将推行“服务在产业园区(企业),编制挂职能部门”的管理方式,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向产业园区和优势企业聚集。
铺路子 畅通人才晋升通道
制约人才发展的另一大瓶颈是上升通道窄。近日巴中市委人才办公布的《引进人才问卷调查统计报告》显示,受用人单位岗位设置限制,43%的引进人才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后无法获得与职称相符的工资待遇和职级待遇,50%以上的引进人才目前仍处在专业技术初级岗位或未聘任专业技术岗位,个人积极性大大削减。
这种情况也在区县一级部门得到证实。平昌县国土资源局人事教育股工作人员李倩介绍,目前,该单位就有20人左右取得了中级职称,但还处在初级岗位上。我们这里刚参加工作工资只有2000多元,一些人看不到上升空间就辞职或调离了。李倩透露,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计划”聘用了11位专业技术人才,目前留下来的只有5个。
在近日的巴中市引进人才座谈会上,不少引进人才代表建议,完善职称晋升制度,解决用人单位中高级职称设置不足问题,为人才职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对此,巴中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巴中还推行“特设岗位”,把解决优秀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的职级问题作为落实“巴山优才计划”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下一步,巴中还将陆续推进面向全国统筹引才,赴成都、重庆、西安等地做专项引才宣传推介,实施“巴中籍重点本科以上大学生专项资助”,推进全市人才公寓建设,加快制定择优选任、调任各类优秀人才的实施办法。
目前,巴中市人才总量达32.79万人,10年来共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252名,在去年全省人才工作目标考核中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