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丨 周永开:初心不改 守望一生(上)
今年91岁的周永开,是一位解放前就入党的老共产党员,他做过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担任过领导职务,离休后,他又把精力倾注于生态环保建设,用了20多年的时间,让曾经荒芜的花萼山变得美如画卷,也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是大家口中的“周老革命”,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生追随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今年91岁的周老精神矍铄,谈起为之耕耘二十多年的花萼山,老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达州市离休纪检干部周永开说:“(花萼山)一是精神高地这个地方,二一个是个生物多样性的高地,三一个是水的高地,四一个是南北气候交界的一个屏风,对我们大巴山,这对我们四川来讲也很重要。”
周老告诉我们,解放前,他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在原达县地委担任领导工作,几十年间几乎走遍了大巴山的每一寸土地,而花萼山始终是他心中最牵挂的地方。除了这里重要的生态地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村民无序砍伐、非法捕猎,对环境的破坏也令他痛心疾首。在周老看来,穷是一切的根源,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有责任来改变这一切。
达州市离休纪检干部周永开说:“我们共产党办事情不是叫你穷,而是叫你要富!你们(村民)这样搞,你走的那个砍树打野生动物(不对),我们共产党就引领你们把这保护下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你们又文明又富。”
带着这样的初心,周永开不断思考,一个长远的规划逐渐在脑海中成型。1991年,周永开光荣离休,本应与家人共享天伦的他,做出了一个令周围人吃惊的决定,去花萼山!他花费数万元积蓄购买了一批树苗,带着退休干部余世荣、退伍老兵楚恩寿两名同志上了山,两间租来的茅草房前,“万源市花萼山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的牌子挂了起来,周老的花萼山保护之旅启程了。
达州市离休纪检干部周永开说:“哪个家里的,哪个家里的哪一家的牛,李秀吉,还有哪个李秀清、蒋大孝,无论如何要把这个(敞放)杜绝了。”
最开始,周老每天的工作是防止村民盗伐树木、捕杀野生动物,同时宣讲环保知识,劝阻村民们乱放牛羊破坏生态。 花萼山一带的农民世世代代“靠山吃饭”,起初,大家对周永开的做法很不理解,“红脸”也是常有的事。
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村民项尔华说:“有的时候(村民)没有办法,给周书记说我要吃盐啊,没得油啊,他自己亲自掏现金给他们,他是用这种方法,把花萼山那片天地守住了。”
一次次的走村串户,一次次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周老的人缘渐渐好了起来,绿水青山就这样一点点守住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一点点建立起来。不过,光是从自己腰包里拿钱出来补贴大伙儿不是长久之计,要解决贫穷的根源,还得从增收致富上想办法。经过反复调研,周永开决定带领大伙学技术、种贝母。
达州市离休纪检干部周永开说:“把它搞成人工的繁殖,后来我们买的种子然后再来发展,现在发展到基本上那里的群众(种)贝母的人,基本上屋里都是一年(挣)好几万。”
花萼山有着适合贝母生长的优渥条件,且贝母种植不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房前屋后就能种,周老引进的这个项目很快受到大家的欢迎。村民项尔华回忆说,最开始是周老出钱买种子,到后来村民们大多自发加入进来。
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村民项尔华说:“像这个就要值六七十块一颗,我每年像这种都要卖个一二十万,现在我们是供不应求,基本上到10月以后就没得货了。”
时间一年一年滑过,周老成了花萼山村民们心中越来越厚重的依靠,他也将自己的生命彻底融入这里的山山水水,用步履丈量每一寸土地,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诺言。
达州市离休纪检干部周永开说:“现在再来看我这20年,我觉得值得,我符合我这个共产党员,我的理想信念,符合人民群众对我们共产党员的要求。”
有人觉得周永开固执,耄耋之年还要去巡山护林,不过他却觉得,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值得他用一生去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二十多年的退休生涯,周永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