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小蓝莓“撬动大产业 川浙蓝莓产业扶贫协作现场会在通江召开

6月24日晚,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播出由巴中电视台协助拍摄的视频新闻《川浙协作 蓝莓产业助脱贫》,报道了通江通过学习借鉴浙江遂昌的成功经验,选定蓝莓作为扶贫主导产业,并与文化旅游、农村电商等深度融合,开创了蓝莓产业扶贫特色发展之路,并探索创新基地引领、“飞地经济”扶贫、股份合作“三大模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蓝莓产业逐步成为通江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6月20日,“东西协作 携手奔康”川浙蓝莓产业扶贫协作现场会在通江县召开。正所谓“小蓝莓“撬动扶贫大产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通过加强区域合作等举措,蓝莓产业正逐步成为通江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微信截图_20190625100826.png


据了解,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举措。当前,通过实地参观,通江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2019年县脱贫摘帽、2020年同步小康”目标,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微信截图_20190625100856.png

蓝莓产品展示

记者了解到,通江县通过学习借鉴浙江遂昌的成功经验,主动对接发展愿景、资源禀赋、市场需求,选定蓝莓作为扶贫主导产业,发展蓝莓基地9个、种植面积2750亩,有蓝莓生产企业4家、专合社11个、家庭农场5个、大户21家,带动贫困户927户3060人,预计实现人均增收820元。并与文化旅游、农村电商等深度融合,探索解决区域产业差异化等问题,开创了一条蓝莓产业扶贫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通过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手”作用,政府推改革、搞规划、做统筹、给政策、抓配套。市场育主体,依托四川省蓝之美公司,组建通江蓝之美公司,采取公司化运作、市场化推进,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行之有效;探索创新基地引领、“飞地经济”扶贫、股份合作“三大模式”,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了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如今,蓝莓产业已在四川落地生根,前景看好。当前,四川全省已有40多个市、县规划发展蓝莓产业,蓝莓产业已成为川浙两省供销社产业扶贫协作的示范案例。

会上,通江县人民政府、巴中市供销社、四川省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州市达川区供销社、宜宾长江欢乐岛农业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南江县高桥乡箭杆村大鹏蓝莓专业合作社分别作交流发言。四川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还发布了蓝莓产业专项支持相关政策。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前往杨柏镇骡子坡村参观了龙池谷蓝莓产业示范园,参加了“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产品的展示展销及蓝莓产业、产品推介活动,并举行了“东西协作  携手奔康”川浙蓝莓产业扶贫协作现场会签约仪式。

参观现场,漫山遍野的蓝莓树沿山起伏,微风拂来,绿浪滚滚,挂满枝头的蓝莓果实丰满,而新栽种的蓝莓苗也长势喜人,好一片蓝莓的海洋。“小蓝莓“撬动扶贫大产业,东西协作共筑脱贫致富路,蓝莓产业必将成为通江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微信截图_20190625100904.png

蓝莓产业